11月8日,湖北省再次彰显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引领地位,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沈秉正教授团队多年研发的“人工拟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”专利在武汉签约转化,标志着该专利将为新药注册进程注入新动力,预计将创造经济效益高达5000万元,更为重要的是,将造福患者。湖北省知识产权局透露,截至今年9月,湖北省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13.8万件,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3.68件,PCT国际专利申请更是连续五年超过千件,稳居全国前列。
助力新药注册,湖北省专利运用公共服务平台“知慧桥”发挥着关键作用。张冯清,武汉市逆时光医疗健康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,表示:“我们公司一直在寻找人工拟肽相关技术,这次能够成功实现技术转化产业运用殊为不易。”他指出,签约成功得益于“知慧桥”平台的精准匹配推荐,以及湖北省知识产权局开展的“四知五会”知识产权专员课程的培养,使企业得以迅速获取专利技术对接支持。这一成功案例表明,知识产权运用是创新成果“落地生金”的关键一环。
刘治田,湖北省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兼局长,强调了知识产权在“高质量发展”中的关键作用。他表示:“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知识产权支撑。”近年来,湖北省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,不断深化知识产权工作。刘治田指出,湖北省知识产权局通过专利转化专项行动,创新运用模式,不仅盘活了无形资产,还使知识产权“纸变钱”的效益不断显现。
湖北省不仅在技术转化方面取得显著成绩,还在全国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了引领作用。支持武汉、宜昌成为全国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重点城市,湖北省率先实施专利转移转化专项计划。此外,湖北省在全省布局建设6家省级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,打造和运营产业专利池,为企业提供更多全方位的知识产权服务。
近两年来,在湖北省知识产权局的引导和支持下,一批批高校教授的“宝藏成果”成功走向市场,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。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团队与省专精特新企业合作建立医学3D打印技术研究中心,湖北工业大学芯片学院与科创企业共建校企研发中心,成功推动了多个产学研合作项目。这一系列成功案例显示,湖北省正通过知识产权的引领,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,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。
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
湖北省知识产权创造、保护、运用、管理和服务在“十四五”时期迈上了新台阶。截至目前,全省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数量达60家,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数量达270家。刘治田表示:“当前我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,知识产权工作正在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。”
为了进一步提高质量,湖北省将聚焦五大突破性发展优势产业、新兴特色产业和未来产业,打造一批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,引导培育一批高价值专利和高价值专利组合。湖北省将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企培育专项行动,集成知识产权信息、专利挖掘与布局、专利审查、商标品牌培育等优质资源,助力各类企业融通发展。同时,湖北省将推进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,加强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、全国重点实验室、湖北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的知识产权服务,推动重大创新成果及时转化为高价值专利。